1. 新聞推薦

          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助力《國家三年行動計劃》

          2018-06-24

          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實施,2018年6月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說,《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將於近期印發實施。總體目標是,經過3年努力,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增強了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措施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三年行動計劃分3部分、10條、39項具體措施,總體思路是“四個四”:突出四個重點、優化四大結構、強化四項支撐、實現四個明顯。那麼,《三年行動計劃》與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國家在這三個方面又提出了具體目標呢,編者通過相關資料的查閱、彙編後,整理出以下內容,分享給大家: 

          (一)《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我國全面推進新建建築綠色化

          1.完善綠色建築標準體系。

          綠色建築是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大力發展綠色建築,以綠色、循環、低碳理念指導城鄉建設,對有效轉變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築業發展方式,提高資源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物和廢棄物排放,提高城市環境質量,推進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省、市、地區應根據地區氣候地理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建設要求,比照國際先進標準,按照“技術適用、經濟合理”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制定綠色建築地方標準。

          2.嚴格建設全過程監管。在建設工程項目土地出讓、立項審查、規劃審批、初步設計審查(總體設計文件徵詢)、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驗收備案等各環節,嚴格落實綠色建築相關強制性標準和管理規定。在土地出讓環節,應當將綠色建築發展指標納入出讓條件,在編制出讓文件時予以註明。在立項審查環節,應當增加綠色指標的審查內容,認真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評估審查制度。應當結合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增加綠色建築相關指標審查內容。在規劃審批環節,應當在覈發規劃條件或規劃選址意見書時,根據相關部門的意見,明確綠色建築星級標準實施要求。在初步設計審查(總體設計文件徵詢)環節,應當增加綠色建築相關審查(徵詢)內容。在施工圖審查環節,應當組織編制相關技術審查要點,合理簡化綠色建築設計評價標識程序,嚴把設計文件審查關,對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設計項目,不予通過施工圖審查,不予核發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強化施工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的監督管理,對未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綠色施工方案建設的項目,不予備案,不得交付使用。

          3.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強化規劃指導,引導區域綠色生態建設,推進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探索以開發區或功能區、低碳發展實踐區等爲單位,組織編制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導則,明確發展目標、路徑、相關措施,明確空間利用、綠色建築、綠色交通、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資源保護、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綠化、材料和廢棄物回用等控制指標。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導則中相關綠色生態指標要求,應當納入城鄉規劃,作爲建設用地規劃條件的重要內容,在規劃審批管理中予以落實。

          4.提高農房綠色建設水平。省、市、地區組織各區域內的農房建設現狀和需求調研,開展農民集中建房綠色化技術路線研究,制訂農民集中建房綠色建築技術指南,開展綠色農房建設試點、示範,切實推廣應用預製裝配式、節能門窗、綠色建材、被動式改善保溫隔熱通風性能、太陽能熱水系統、光伏發電、生物質能利用、污水處理等技術。編制農民個人建設綠色農房推薦圖集,加強綠色農房和綠色建材的宣傳,免費向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推進“安全實用、節能減廢、經濟美觀、健康舒適”的綠色農房建設。

          (二)《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我國大力推進建築工業化和綠色施工

          1.完善土地供應項目落地機制。發揮好土地供應源頭管理作用,細化土地出讓徵詢管理流程,做好土地出讓前期徵詢工作,並在編制出讓文件時,註明有關裝配式建築建設要求。嚴格執行市政府有關規定,在每年區縣建設用地供地面積總量中,落實不低於規定建築面積比例的裝配式建築項目。按照“區域統籌、相對集中”的原則,對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內環線以內、徐匯濱江、浦東前灘、世博園區、臨港地區、虹橋商務區等重點開發區域、大型居住社區、郊區新城等區域內新建的房屋建築,應當率先建造裝配式建築;可建住宅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項目和建築高度100米以下的大型公共建築項目,應當優先集中建造裝配式建築。同時,結合裝配式住宅項目落地,同步推行住宅全裝修。除獨立式、聯排式住宅外,裝配式商品住宅和公共租賃住房應當實施全裝修。

          2.完善建築工業化技術和標準。逐步完善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和剪力牆結構、鋼結構等建築體系,大力推進材料部品化,注重防水構造、抗震性能及材料的研究,加快發展建設工程預製和裝配技術,重視模數協調標準研究,加快形成促進建築工業化的設計、施工、部品生產、檢測、驗收等環節的標準體系及相關圖集、工法。加快裝配整體式混凝土公共建築設計規程、工業化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裝配式住宅外牆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等編制,抓緊裝配整體式混凝土住宅體系設計規程和混凝土構件製作、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等的修訂,及時制定出臺裝配式建築設計文件深度規定和設計文件審查要點。

          3.完善裝配式建築監管體系。圍繞建築安全和質量,加快建立裝配式建築項目“從工廠到現場、從部品件到工程產品”的全過程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對構配件生產企業等市場準入管理。加強對安全質量影響較大的構件、部品的生產和使用管理,探索建立預製構件部品目錄管理制度。健全施工現場質量安全監督體系,編制並實施裝配式建築工程項目質量監督要點和安全監督要點,切實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研究制定適應裝配式建造的從業人員與隊伍管理規定,合理減控現場施工勞務人員數量,提升施工勞務人員崗位技能水平。

          4.大力推進建設工程綠色施工。嚴格執行綠色施工管理技術規程,強化施工現場節電、節水和污水、泥漿、揚塵、噪聲污染排放管理。嚴格落實施工企業制定並實施綠色施工方案制度,加強施工過程中綠色施工和文明施工情況監管和考覈評價。完善綠色施工評價標準,增加建築廢棄物排放和資源化利用相關考覈內容。調整建築施工萬元產值用電、用水能耗考覈指標,建立施工能耗公示制度。以創建綠色施工樣板工程和達標工程爲抓手,以八個低碳發展實踐區、六大重點功能區域爲引領,開展綠色施工示範工程創建活動。創建全市綠色施工示範工程。

           (三)《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我國加快適用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

          1.加快配套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圍繞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等,加快綠色建築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積極開展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應用,以及結構、保溫、裝飾一體化外牆系統、被動式節能措施、高效空調、帶熱回收的新風系統等技術和產品研發;推廣適宜本市的自然採光、自然通風、遮陽、高效空調、熱泵、帶熱回收新風系統、雨水收集、河道水利用等技術;加快普及高效節能的照明產品、風機、水泵、熱水器、電梯及節水器具等。定期編制和發佈綠色建築適用技術推廣目錄,開展科技成果推廣示範活動。

          2.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試點示範,以點帶面,建設一批太陽能光熱、光電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築應用的示範項目。落實本市有關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安裝要求,在新建有熱水系統設計要求的公共建築或者六層以下住宅,統一設計並安裝符合標準的太陽能熱水系統。鼓勵七層以上住宅設計並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以及既有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大中修項目,結合項目實際,統一設計並安裝與建築能耗水平相適應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對有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要求的新建民用建築,不符合規定的,不得出具竣工驗收合格報告。

          3.加強綠色建材推廣應用。大力發展安全耐久、節能環保、便於施工的綠色建材,鼓勵採用循環利用材料,生產綠色建材產品。研究建立綠色建材、設備評價標識制度和目錄管理制度,引導納入政府採購,淘汰落後建材、設備。通過標準規範制訂,引導高性能混凝土、高強鋼筋發展利用,建設工程禁止現場攪拌砂漿,禁止使用粘土製品。繼續編制和發佈推廣、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築材料、設備、技術、工藝目錄。加強建材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的質量監管和檢查,加強建材應用備案管理,建立建材質量可追溯機制,嚴禁性能不達標的建材流入市場。

          當今霧霾形勢不容樂觀,約佔全社會總能耗1/3的建築建築行業更應做好相關防範措施 。綠色建築可爲建築業提升建築能效、品質和建設效率,在治污減霾上作用突出。裝配式建築作爲結合了綠色建築節材、節能的特點,契合國家推進建築產業化發展,加快傳統建築業轉型升級,可爲國家治污減霾作出更大貢獻。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覈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將綠色建築與裝配式建築實施情況檢查結果,作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省級人民政府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考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覈、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監督考覈等考覈工作的依據。發展裝配式建築,能夠全面提升住房品質和性能,讓人民羣衆共享科技進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發展成果,並以此帶動居民住房消費,在不斷的更新換代中,走向中國住宅夢的發展道路。

          上一篇:西安市出臺建築節能領域“鐵腕治霾·保衛藍天”實施方案

          下一篇:探索全球典型“綠色建築”

          分享到: